首页 > 诗文 > 孟浩然的诗 > 赴京途中遇雪

赴京途中遇雪

[唐代]:孟浩然

迢递秦京道,苍茫岁暮天。

穷阴连晦朔,积雪满山川。

落雁迷沙渚,饥乌噪野田。

客愁空伫立,不见有人烟。


“赴京途中遇雪”译文及注释

译文

通往京城长安的大道还很遥远,抬头看天,满眼苍茫。

连续几日的阴天,积雪已经铺满了山川。

掉队的大雁在雪中迷失了方向,一群饥饿的乌鸦在田野里鸣叫不停。

我满心愁绪茫然地站立着,四处也不见有人烟。

注释

迢递:遥远的样子。

秦京道:通往长安的大道。

秦京:京城长安原属秦地,故称。

苍茫:旷远迷茫之貌。唐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岁暮:年终。

穷阴:指阴天,连续阴天的日子。穷,极也。

晦(huì):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朔(shuò):阴历每月的第一天。

沙渚(zhǔ):沙洲,水中可居者曰渚。渚:水中的小块陆地。南朝宋谢惠连《泛湖归出楼中望月》:“哀鸿鸣沙渚,悲猿响山椒”。此句言雪大,使雁迷失方向。

乌:乌鸦。

噪:喧鸣。

伫(zhù)立:指站立。出自《诗·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赴京途中遇雪”鉴赏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离开家乡前往长安途中,遇到大雪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客行他乡的羁旅之愁,以及极不情愿赴京赴考试时的茫然心态和对未来的恓惶无依之感。全诗取景十分开阔,与心灵镜像呼应,运用比兴的手法,追求言外之意,描摹景物的同时,也塑造个人形象,显得含蓄隽永,回味悠长。

“迢递秦京道,苍茫岁暮天。”写出诗人在仕途上积极地迈出了第一步上京赶考,但前途未卜,路途遥远,真是“又是黄昏独自愁”。“苍茫”既是下雪的前兆,也是作者心情的忐忑的表现。“岁暮天”点明了时令,暮色苍茫增添了诗人的几分愁绪,为全诗定下了情感基调。题目“遇雪”,但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为下文写下雪作铺垫。

“穷阴连晦朔,积雪满山川。”描写了两个意象“积雪的山”“冰冻的河”与诗题相合,营造了苍茫寂寥的意境。

“落雁迷沙渚,饥乌噪野田。”由于满山积雪,低飞的大雁找不到沙渚栖宿,饥饿的乌鸦在野田里觅食。落雁应是作者自喻,落沙渚是为了觅食,然后再继续前行,但落雁却找不到食物。诗人赴京科举,也正像“落雁”一样迷失。作者在描写雁和乌的手法上不同,雁落是为了觅食,比较含蓄,没直说。对乌鸦则直接用了“饥”字,饥饿的乌鸦肯定会叽叽喳喳叫,对比很强烈,用意明显,暗示自己很不情愿参加科举意愿和科场争夺激烈的担忧。“噪”字用得巧妙,以声衬静,突出环境的苍凉。“饥乌”这个意象隐含了愁的意蕴,为“客愁”作铺垫。暗示诗人对赴京赶考前途未卜的担心和茫然。此联有版本为“落雁迷沙渚,饥乌集野田。”“集”是聚集之意,突出了乌鸦之多,暗合了诗人愁绪之浓。无论是用“噪”还是用“集”均不失为妙笔。

“客愁空伫立,不见有人烟。”诗人把自己当“客”,隐隐约约再一次表明了自己这次科举的不情愿。“空”字传达的就是茫然。“不见有人烟”是实写,实写的背后是诗人在诉说孤独。

创作背景

此诗为孟浩然于开元十六年(公元728)离开家乡前往长安途中,遇到大雪有感而发。诗人此次赴京的目的是去参加科考,对个人前程既充满了期待,同时又有些许犹疑不定的茫然。途中又值大雪漫天,独自跋涉于风雪旅途之上的诗人自然敏感多思。

孟浩然简介

唐代·孟浩然的简介

孟浩然 ...〔► 孟浩然的诗(14篇)

猜你喜欢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六

宋代杨万里

正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

若能泪得居人脸,始信春愁总为伊。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宋代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齧残刍。


席上贻歌者

唐代郑谷

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暮过山村

唐代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