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60 个在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zhì zài pèi gōng项庄舞剑,志在沛公 |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清 黄小配《大马扁》第四回:“在康有为之意,志在成名(余成名),如项庄舞剑,志在沛公,今见成名动也不动,已自愧悔。” |
yī nián zhī jì zài yú chūn一年之计在于春 | 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 | 南朝梁 萧统《纂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
mìng zài zhāo xī命在朝夕 | 命:生命。生命就在早晚之间。形容生命垂危。 | 东汉·班固《汉书·龚胜传》:“素愚,加以年老被病,命在朝夕,随使君上道,必死道路。” |
mǎn bù zài yì满不在意 | 全然不放在心上,不当一回事。 | 巴金《复仇集 不幸的人》:“这是一只破旧的提琴,他拿着弓满不在意地拉着。” |
zài cǐ yī jǔ在此一举 | 在:在于,决定于;举:举动,行动。指事情的成败就决定于这一次的行动。 | 《史记·项羽本纪》:“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
zài cǐ cún zhào在此存照 | 照:查考,察看。写下字据保存进来,以作凭证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2回:“执凭公文,在此存照。” |
niàn zī zài zī念兹在兹 | 念:思念;记念;兹:此;这个。念念不忘某件事。 | 《尚书 大禹漠》:“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
gěng gěng zài huái耿耿在怀 | 耿耿:形容有心事;怀:心怀。老放在心里,不能忘怀,牵萦回绕。 | 郭沫若《题画记》:“在日本时我也曾替他题过画,当时是更加没有把握,记得有一张《瞿塘图》,我题的特别拙劣,至今犹耿耿在怀。” |
chéng zhú zài xiōng成竹在胸 |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
máng cì zài bèi芒刺在背 | 芒刺:谷类壳上的细刺。好像有芒刺扎在背上。形容心中惶恐不安、坐卧不宁。 |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
ān xián zì zài安闲自在 | 安静清闲,自由自在。形容清闲无事。 | 明 李贽《焚书 预约 早晚礼仪》:“有问乃答,不问即默,安闲自在,从容应付,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
zì yóu zì zài自由自在 | 形容没有拘束;十分安闲舒适。 | 唐 释慧能《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顿浙品第八》:“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 |
sān xīng zài tiān三星在天 | 指新婚。 | 《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
zhì cáng guān zài智藏瘝在 | 指贤人隐遁,病民之臣在位。 | 《书 召诰》:“厥终智藏瘝在。”周秉钧易解:“纣政不善,贤者藏匿,病民者在位。” |
chéng bài zài cǐ yī jǔ成败在此一举 | 举:举动。成功、失败就决定于这次行动了。指采取事关重大的行动。 | 《晋书 苻坚载记上》:“成败之机,在斯一举。 |
zài zài jiē shì在在皆是 | 在在:到处。到处都是,经常碰到。形容同类的事物或现象到处都存在。 | 清·袁枚《答友人某论文书》:“仆疑足下于诗文之甘苦,尚未深历,故觉与我争名者在在皆是,而独震于考订家琐屑斑驳以为其传校可必耶?” |
bù zài huà xià不在话下 | 原多用于旧小说中;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转入别的情节。现多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用不着说。 |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四折:“以下各随次第加官赐赏,这且不在话下。” |
yī zhāo quán zài shǒu,biàn bǎ lìng lái xíng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 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 | 明·顾大典《青衫记·承璀受阃》:“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大小三军,听吾命令。” |
yīn róng rú zài音容如在 | 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形容对死者的想念。同“音容宛在”。 | 《何典》第八回:“真堪爱,如花似玉风流态。风流态,眠思梦想,音容如在。” |
yǒu yuē zài xiān有约在先 | 已经约定好了。指事情的处理方案已事先定好。 |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老夫人,这事本已有约在先,况兼孩儿又执意定要嫁她,也是他的缘分了。” |
jiàng zài jūn,jūn mìng yǒu suǒ bù shòu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 将:将领;受:接受。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 |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
zài suǒ nán miǎn在所难免 | 不可能避免。 | 清 李宝嘉《活地狱》第九回:“或者阳示和好,暗施奸刁的,亦在所难免。” |
yì zài yán wài意在言外 | 其意在言语、文辞之外。指语意含蓄;让人自己体会其真正用意。 | 宋 司马光《温公续诗话》:“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上。” |
zài tiān zhī líng在天之灵 | 已经升天的灵魂。指已经去世的人的精神。 | 宋 朱弁《曲洧旧闻》第八卷:“陛下虽欲用之,如其在天之灵何?” |
jī cái qiān wàn,bù rú bó jì zài shēn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 积蓄财产,不如学点技术。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
lè zài qí zhōng乐在其中 | 乐:快乐;乐趣。在做事情中能得到乐趣。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bù chóu méi chái shāo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 比喻只要基础或根本还存在,暂时遭受损失或挫折无伤大体。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姑娘身上不大好,还得自己开解着些。身子是根本,俗语说的:‘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
pò zài méi jié迫在眉睫 | 迫:紧迫;睫:眉毛和眼睫毛。已经逼近眉毛和眼睫毛之间。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
lì lì zài mù历历在目 | 历历:清楚、分明。指事物和景象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一座青州城正临在北窗之下,见州里人家,历历在目。” |
sǐ shēng yǒu mìng,fù guì zài tiān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 指万事皆由天命注定。 | 《论语 颜渊》:“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
měng zhì cháng zài猛志常在 | 比喻雄心壮志,至死不变。 | 晋·陶潜《读山海经》诗:“刑天舞于戚,猛志固常在。” |
wú suǒ bù zài无所不在 | 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 | 巴金《家》四:“电灯光死去时发出的凄惨的叫声还在空中荡漾,虽然声音很低,却是无所不在。” |
méng zài gǔ lǐ蒙在鼓里 | 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12回:“只可怜同秀如蒙在鼓里。” |
fěi yù zài sú诽誉在俗 |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故趋舍同,诽誉在俗;意行钧,穷达在时。” |
dà yǒu rén zài大有人在 | 原指有很多的人还活在世上。形容某一种人为数不少。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隋炀帝大业十一年》:“帝至东都,顾眄街衢,谓侍臣曰:‘犹大有人在。’意谓向日平阳玄感,杀人尚少故也。” |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 bù pà méi chái shāo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比喻只要还有生命,就有将来和希望。 | |
mǎn bù zài hū满不在乎 | 满:全;在乎:在意。完全不放在心上。形容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 | 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区区一条生命,在他们眼里,正和一根草,一堆马粪一般,是满不在乎的!” |
jiàng zài wài,jūn mìng yǒu suǒ bù shòu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将:将领;受:接受。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 | 春秋·齐·孙武《孙子兵法·变篇》:“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3回:“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zhì zài qiān lǐ志在千里 | 形容志向远大。 |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shí shí zài zài实实在在 | 真实,不夸张,现实存在的。 | 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40回:“八王就实实在在问话,孩儿也细细告诉了他,就求他请诏。” |
xīn bù zài yān心不在焉 | 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焉:古汉语助词;相当于“于此”。 |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
chéng rén bù zì zài,zì zài bù chéng rén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 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九卷:“谚云:‘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此言虽浅,然实切至之论,千万勉之。” |
shì zài bì xíng势在必行 | 行:做。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80回:“又知此事势在必行,次日一早,便往城外访友去了。” |
wēi zài dàn xī危在旦夕 | 形容危险就在眼前。旦夕:早晨和晚上;指很短时间之内。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
táng láng bǔ chán,huáng què zài hòu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 汉 刘向《说苑 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
dé shī zài rén得失在人 | 指人生的胜利失败就取决与本人的努力与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 唐·陈子昂《与韦王虚己书》:“仆尝窃不自量,谓以为得失在人,欲揭闻见,抗衡当代之士。” |
huò zài yǎn qián祸在眼前 | 灾祸就在眼前。指灾祸马上要发生 | |
zhì zài sì fāng志在四方 | 志:志向;四方:各处天下。形容有远大的志向和理想。 | 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立忠信男儿志四方,居王佐丹房定八方,抚万姓,定边疆。” |
jìn zài zhǐ chǐ近在咫尺 | 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现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很近的距离。指近在眼前;很近。 | 宋 苏轼《杭州谢上表》:“臣猥以末技,日奉讲帷,凛然威光,近在咫尺。” |
shì zài rén wéi事在人为 | 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观努力如何。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事在人为耳,彼朽骨者何知。” |
zuì wēng zhī yì bù zài jiǔ醉翁之意不在酒 | 之:的;意:意趣。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后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或比喻别有用心。 |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jiàn zài xián shàng箭在弦上 |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情况紧急;采取某种行动已成为必然之势。 | 三国 魏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
yīn róng wǎn zài音容宛在 | 仿佛还听到他的声音,还看到他的容貌神情。形容对死者的想念。 | 唐 李翱《祭吏部韩侍郎文》:“遣使祭斝,百酸搅肠,音然宛在,曷日而忘?” |
huáng què zài hòu黄雀在后 | (螳螂准备捕蝉)黄雀在后面准备啄螳螂。比喻伺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 汉 刘向《说苑 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
mìng zài dàn xī命在旦夕 | 旦夕:早晚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生命垂危,很快会死去。 | 唐 陈子昂《为建安王与诸将书》:“尽病水肿,命在旦夕。” |
jiàn zài xián shàng,bù dé bù fā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 箭:弓箭;弦:弓上用以发箭的牛筋绳子。箭已搭在弦上,不得不发射。比喻事情到了不得不采取行动的时候。 | 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
yǒu zhì bù zài nián gāo有志不在年高 | 年高:岁数大。有志不在乎年纪大。指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来衡量。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3回:“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
lǎo jì fú lì,zhì zài qiān l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骥:骏马,千里马;枥:马槽。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chéng suàn zài xīn成算在心 | 心中早已经算计好了如何应付的办法。 | 宋·孔平仲《续世说·巧艺》:“李存进欲造浮桥,军吏曰:‘河桥须竹索……今无竹石,窃虑难成。’存进曰:‘吾成算在心,必有所立。’” |
gāo gāo zài shàng高高在上 | 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 《诗经 周颂 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