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63 个海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huí shān dǎo hǎi回山倒海 | 形容力量和气势极强大,能压倒一切。 | 北齐 魏收《魏书 高闾传》:“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 |
hǎi kuò tiān kōng海阔天空 | 阔:辽阔。像海一样辽阔;像天空一样没有边际。指天地宽广无边。原比喻人心胸开阔;无拘无束。现常用来形容漫无边际的议论或随意漫谈;没有中心。 | 唐 刘氏瑶《暗别离》:“朱弦暗断不见人,风动花枝月中影;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空不知处。” |
rén bù kě mào xiàng,hǎi shuǐ bù kě dǒu liáng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相:估量,评价。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别是一番面目,想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hú hǎi piāo líng湖海飘零 | 飘零:飘泊。居无定所,四处飘泊。 | |
rén shān rén hǎi人山人海 | 人多得像大山大海一样;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特别多。 | 《西胡老人繁胜录》:“四山四海,三千三百,衣山衣海,卦山卦海,南山南海,人山人海。” |
rén hǎi zhàn shù人海战术 | 以众多人数来进行战斗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 毛泽东《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不敬师长,共产公妻,人海战术,总之是一群青面獠牙,十恶不赦的人。” |
céng jīng cāng hǎi曾经沧海 | 曾经:以前经历过;沧海:大海。曾经见过大海。后比喻人见过大世面;眼界很高。 | 唐 元稹《离思》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dāo shān huǒ hǎi刀山火海 | 比喻极其艰险的地方。也作“火海刀山”。 | 汉 高安世译《佛说鬼问目连经》:“我一生已来,或登刀山剑树地狱,或堕火坑……” |
hǎi běi tiān nán海北天南 | 形容万里之遥,相距极远。亦形容地区各异。 | 唐·刘禹锡《送别四十六首·洛中逢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昔年意气结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海北天南零落尽,两人相见洛阳城。” |
jià hǎi jīn liáng架海金梁 | 梁:桥梁。架在海上的金桥。比喻能够身肩重任的栋梁之才。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30回:“一个是擎天玉柱,一个是架海金梁。” |
dōng yáng dà hǎi东洋大海 | 东洋:东边的大海。泛指无边无际的大海。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弄得神魂颠倒,意乱心迷,将前妻昔日恩义,撇向东洋大海。” |
zhuǎn hǎi huí tiān转海回天 | 同“转日回天”。 | 宋·秦观《代参寥与锺山实启》:“扣角负鼎,无羡昔人;转海回天,复闻今日。” |
hǎi dǐ lāo yuè海底捞月 | 也作“水中捞月”、“海中捞月”。捞:捞取。从海中捞月亮。形容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7卷:“先前的两个轿夫,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无踪,海中捞月,眼见得一个夫人送在别处去了。” |
hǎi nèi cún zhī jǐ,tiān yá ruò bǐ lín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 | 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kǔ hǎi wú biān,huí tóu shì àn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 佛教语。意指尘世如同苦海,无边无际,只有悟道,才能获得超脱。亦以比喻罪恶虽重,只要悔改,便有出路。 | 宋 朱熹《朱子语类》卷五十九:“知得心放,此心便在这里,更何用求?适见道人题壁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说得极好。” |
dōng hǎi yáng chén东海扬尘 | 大海变陆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 晋 葛洪《神仙传 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 |
dà hǎi lāo zhēn大海捞针 | 在大海里捞一枚针。比喻范围大;没有线索;事情很难办成。含有白费力气之意。 | 明 王錂《春芜记 定计》:“觅利如大海捞针,搅祸似干柴引火。” |
wén shān huì hǎi文山会海 | 形容文件会议多得泛滥成灾。 | 《人民日报》1988年11月26日:“机关干部解脱了文山会海之后,获得更多时间和精力,该是一件幸事。” |
hǎi nèi cún zhī jǐ,tiān yá ruò bǐ lín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四海之内都会有知心朋友;尽管远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形容思想感情相通;再远也亲近。海内;四海之内;古时候认为中国四周都是海;把国内称为海内;现泛指世界。天涯:天边;比邻:紧靠的边邻。 |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cù hǎi fān bō醋海翻波 | 醋:比喻嫉妒。比喻男女间因爱情而引起的纠葛。 | |
fàng zh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放诸四海而皆准 | 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同“放之四海而皆准”。 | 《礼记 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
wǔ hú sì hǎi五湖四海 | 五湖:我国的五大湖泊(指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巢湖)。泛指四面八方;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 唐 吕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
hǎi dài qīng shì海岱清士 | 海岱:东海与泰山之间的地方,引申为海内。海内的清廉之士。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人所应有,其不必有;人所应无,己不必无,真海岱清士。” |
hǎi shuǐ bù kě dǒu liáng海水不可斗量 |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常与“人不可貌相”连用;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来。 | 《淮南子·泰族训》:“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 |
fān jiāng dǎo hǎi翻江倒海 | 把大江大海都翻转过来;形容水势很大;现在多用来形容声势浩大或力量巨大。也用以形容混乱不堪破坏极甚的情况。 | 唐 李筌《太自阴经》:“东温而层冰澌散,西烈则百卉摧残,鼓怒而走石飞沙,翻江倒海。” |
jīng wèi tián hǎi精卫填海 |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小鸟名。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后用来比喻不畏困难;意志坚决。 | 晋 陶渊明《山海经》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
qì tūn hú hǎi气吞湖海 | 犹气吞山河。 | 清·查慎行《送田间先生归桐城兼寄高丹植明府》诗:“气吞湖海豪犹昔,老阅沧桑骨已仙。” |
bǎi chuān guī hǎi百川归海 | 百川:泛指大小江河。所有江河最终都流入大海。比喻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也比喻许多事物由分散而汇集到一处。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氾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 |
dǎo hǎi fān jiāng倒海翻江 | 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浩大。 | 宋 陆游《夜宿阳山矶将晓大雨北风甚劲遂抵雁翅浦》诗:“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白浪如山泼入船,家人惊怖篙师屋。” |
ní niú rù hǎi泥牛入海 | 泥塑的牛进入大海中就会化掉。比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潭州龙山和尚》:“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 |
hǎi shuǐ qún fēi海水群飞 | 比喻国家不安宁。 | 汉·扬雄《太玄经·剧》:“海水群飞,终不可语也。” |
míng yáng sì hǎi名扬四海 | 四海:指全国各地。名声传遍全国。形容名声很大。 | 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雄纠纠名扬四海,喜孜孜笑满腮。” |
zòng héng sì hǎi纵横四海 | 纵横:奔驰无阻。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比喻无敌于世。 | 《三国志通俗演义·青梅煮酒论英雄》:“得志则纵横四海。” |
dào shān xué hǎi道山学海 |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 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道山学海功非浅,孔思周情文可传。” |
yǎn kōng sì hǎi眼空四海 | 形容自高自大,什么都看不见。 | 明 李贽《答耿司寇书》:“渠眼空四海,而又肯随人脚跟走乎?” |
dà dǎn hǎi kǒu大胆海口 | 胆:胆量;海口:说大话。大着胆子夸海口。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9回:“况孤在此城,今已五代,不是大胆海口,孤也颇有个贤名在外。” |
xué hǎi wú yá学海无涯 | 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指对知识的学习永远没有止境。学海:指知识;涯:边际。 | 明 张岱《小序》:“学海无边,书囊无底。世间书怎读得尽。” |
hòu hǎi xiān hé后海先河 | 语本《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比喻做事要先本后末。 | 语出《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 |
cāng hǎi héng liú沧海横流 | 沧海:大海;横流:水溢出河道四处奔流。海水泛滥;四处奔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也作“横流沧海”。 | 《晋书 王尼传》:“沧海横流,处处不安也。” |
kuà shān yā hǎi跨山压海 | 跨过高山,接近大海。喻势力扩展。 | 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下卷:“党与既成,则连衡同恶,跨山压海。” |
pái shān dǎo hǎi排山倒海 | 排:排开;倒:翻倒。推开山岳;翻倒大海。形容来势猛;声势浩大;力量强大;压倒一切。原作“回山倒海”。 | 宋 杨万里《病起喜雨闻莺》诗:“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
hǎi nèi dǐng fèi海内鼎沸 | 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 《后汉书 袁术传》:“今海内鼎沸,刘氏微弱,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于诸何如?” |
hǎi zhōng lāo yuè海中捞月 | 喻劳而无功,白费气力。 |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临安府也没奈何,只得行个文书访拿,先前的两个轿夫,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无影无踪,海中捞月,眼见得一个夫人送在别处去了。” |
yí shān dǎo hǎi移山倒海 | 移动山岳;倒翻大海。比喻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6回:“善能移山倒海,惯能撒豆成兵。” |
hǎi kū shí làn海枯石烂 | 枯:枯干;烂:朽烂。海水干涸;石头朽烂。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或不可能实现。多用作誓言;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也作“石烂海枯”。 | 金 元好问《西楼曲》:“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 |
hǎi wài fú yú海外扶余 | 指遥远的外国。 | 清·张岱《与王白岳》:“海外扶余,隐然复有世界。” |
bā xiān guò hǎi,gè xiǎn qí néng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 八仙:传说的仙人,即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比喻做事各有各自的办法。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正是八仙过海,独自显神通。” |
yì shān ēn hǎi义山恩海 | 恩义像海一样深,像山一样高。 | 元·柯丹丘《荆钗记·忆母》:“欣然便周全助路费,召共居,感此义山恩海深难弃。” |
tiān yá hǎi jiǎo天涯海角 | 天的边缘;海的尽头。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也指彼此相隔极远。涯:边。 | 唐 吕岩《绝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 |
mán tiān guò hǎi瞒天过海 | 瞒住上天;偷渡大海。形容采取谎言和伪装蒙蔽别人以达到目的的欺骗行为。 | 明 阮大铖《燕子笺 购幸》:“我做提控最有名,瞒天过海无人问,今年大比期又临。” |
dì fù hǎi hán地负海涵 | 谓大地负载万物,海洋容纳百川。形容包罗万象,含蕴丰富。语本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语本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 | 语出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 |
hǎi nèi dàn rán海内澹然 | 海内:四海之内;澹然:安静的样子。形容国家安定,生活正常。 | 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海内澹然,永亡边城之灾,金革之患。” |
hǎi wài qí tán海外奇谈 | 海外:指中国以外:奇谈:奇怪的说法。《山海经》中有部分内容记叙海外各国的异人怪物;被认为是荒诞不经的。后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说法或外国的奇异小说。 | 明 沈德符《野荻编补遗 台疏讥谑》:“宇淳批其牍尾曰:‘海外奇谈’。” |
bā xiān guò hǎi,gè xiǎn shén tōng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正是八仙过海,独自显神通。” |
fàng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放之四海而皆准 | 放:放置;之:代词;指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四海:指任何地方;皆:都是;准:准确。原指孝道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人们奉行的准则。具有普遍性的真理放在任何地方都是适用的。 | 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
chūn shēn sì hǎi春深似海 | 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这屋里那块‘四乐堂’的匾,可算挂定了!不然,这‘春深似海’的屋子,也就难免‘愁深似海’。” |
fàng lóng rù hǎi放龙入海 | 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 |
hào rú yān hǎi浩如烟海 | 浩:广大;众多;烟海:茫茫大海。指广大繁多如茫茫烟海。形容书籍、资料、文献等非常丰富。 | 宋 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简牍盈积,浩如烟海,抉摘幽隐,枝计毫厘。” |
hǎi shì shèn lóu海市蜃楼 | 蜃:蛤蜊。古代传说蜃能吐气成楼台的形状。实际上是大气由于光线折射把远外的楼台等城市景物显现在空中或地面上。这种幻景多出现在夏天的海边或沙漠地带。现比喻虚无缥缈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 |
shān zhēn hǎi wèi山珍海味 | 山珍:山里产的珍异食品;海味:海里的美味食品。指山里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现泛指各种美味佳肴。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9回:“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 |
qíng tiān lèi hǎi情天泪海 | 形容一味沉溺于感伤的爱情世界。 | 金松岑《论写情小说于新社会之关系》:“取无数高领窄袖花冠长裙之新人物,相与歌泣,于情天泪海之世界。” |
dǎo shān qīng hǎi倒山倾海 | 形容声势很大,力量无比。 | 《后汉书·董卓传》:“及残寇乘之,倒山倾海,昆冈之火,自兹而焚,《版荡》之篇,于焉而极。” |
cāng hǎi sāng tián沧海桑田 | 沧海:大海;桑田:种桑树的地;泛指农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也作“桑田沧海”;又简称“沧桑”。 | 晋 葛洪《神仙传 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