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陆机的诗 > 赴洛道中作二首·其二

赴洛道中作二首·其二

[魏晋]:陆机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安辔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赴洛道中作二首·其二”译文及注释

译文

离家远游过山川,山山水水长又宽。

挥鞭策马登峻岭,提缰徐行过平原。

夜宿形影自相伴,晨起含悲又向前。

收缰驻马悬崖下,侧耳倾听悲风响。

露珠坠下闪清辉,明月皎皎多晴朗。

抚几久久不能寐,披衣独自心怅惘。

注释

修:长。

振策:挥动马鞭。

陟(zhì):登上。

崇丘:高丘、高山。

案辔:按辔,谓扣紧马缰使马缓行或停止。

遵:沿着。

平莽:平坦广阔的草原。

夕:傍晚。

抱影:守着影子。

寐:入睡。

徂(cú):往,行走。

衔思:心怀思绪。

顿辔:拉住马缰使马停下。

倚:斜靠。

嵩岩:即指岩石。嵩,泛指高山。

清露:洁净的露水。

素辉:白色的亮光。

一何:多么。

朗:明亮。

振衣:振衣去尘,即指披衣而起。

“赴洛道中作二首·其二”鉴赏

赏析

这首诗仍然是写陆机赴洛阳途中所见的景物和自己的心情。但是写法略有不同。

全诗借景抒情,曲折委婉,语句精炼而流畅,格调清丽凄清,形象鲜明,意蕴深远,悲楚动人,富有韵味。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首句仍然紧扣诗题来写的。陆机从家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赴洛阳,当然是“远游”。一路上越过万水千山,而山山水水是那样的修长和宽广。诗人有时挥鞭驱马登上高山,有时手握缰绳,在有草的平地上缓慢地向前走。从这一重重山,一条条水,忽而高山,忽而平地,可以想象到诗人长途跋涉的艰辛。因此,这里不只是描写沿途的山水景色,也透露了诗人风尘仆仆的苦情。但是,这首诗中的写景与前首不同,前首“永叹”十句写沿途山水景色讲究辞藻,大肆铺陈;这首诗只是寥寥数句,轻轻带过。这种有详有略的写法,使人感到各有特点。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晚上休息是孤零零地抱影而寐,早晨起来怀着悲伤又上路了。写出诗人的孤独、寂寞和忧伤。这些复杂感情的产生,固然是由诗人思念亲人,留恋故乡,大概也参杂了对前途的忧虑。前首诗说:“总辔登长路,呜咽辞密亲。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身。”呜咽辞亲,“世网”缠身,应该就是这种复杂感情的具体内容。清代刘熙载《艺概·文概》说:“六代之文丽才多而炼才少。有炼才焉,如陆士衡是也。”陆机文如此,其诗亦复如此,“夕息”二句可见其语言提炼功夫。这两句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动词“抱”“衔”的使用皆备极精巧,是陆诗中的佳句。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走了一段路程,停下马来,倚着高峻的山崖休息一会儿,侧耳倾听悲风的声响。这里,进一步写诗人旅途的孤独和艰辛。倚岩休息,竟无人与语,只能侧身倾听悲风,可见其孤独。称秋风为“悲风”,使秋风涂上诗人感情之色彩,又可见其心情之忧郁。诗人旅途生活中的这一细节,又使读者联想到前首诗所描写的沿途景色:“行行遂已远,野途旷无人。山泽纷纡馀,林薄杳阡眠。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这里对途中空旷无人和恐怖气氛的描写,有助于读者了解诗人的孤独和艰辛。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意思是:夜露下滴,闪烁着洁白的光辉,啊,月光是多么的明朗!对月抚枕,不能入睡,穿上衣服独自遐想。这是写途中夜宿的情景。“清露”二句,写得幽雅净爽,清丽简远,受到前人的赞赏。结尾“抚枕”二句,表现诗人不平静的心情,饶有余味。陆机是吴国将相名门之后,素有雄心壮志。他的《百年歌》中说:“三十时,行成名立有令闻,力可扛鼎志干云。”《晋书·陆机传》说他“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可是在他二十岁时,吴国灭亡。太康十年(289年),他和弟弟陆云被迫入洛。其前途是吉是凶,难以逆料,所以他的内心忐忑不安,很不平静。

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文赋》)这是认为诗歌具有注重抒情的性质和文词精妙的特点。这种诗缘情说和儒家的诗言志说不同,清代沈德潜认为“殊非诗人之旨”(《古诗源》卷七),其实这正是魏晋以来诗歌的新变化。作为“太康之英”(钟嵘《诗品序》)的陆机,他的诗就具有这样的特点,如此诗中“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文词华美,对偶工稳,“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用词造句,刻练求工,都是例子。陆机诗精于语言的提炼,善于写景,即景抒情,具有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陆机的祖父陆逊是三国时吴国的丞相、父亲陆抗是大司马。在吴国灭亡后,他于太康十年(289年),即二十九岁时,与弟弟陆云离开家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赴洛阳。《赴洛道中作》二首作于他赴洛阳途中。  

陆机简介

魏晋·陆机的简介

陆机 ...〔► 陆机的诗(9篇)

猜你喜欢

赴洛道中作二首·其二

魏晋陆机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安辔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板桥晓别

唐代李商隐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阆水歌

唐代杜甫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题峰顶寺

唐代李白

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

唐代李白

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

始经瞿唐峡,遂步巫山巅。

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

日边攀垂萝,霞外倚穹石。

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

却顾失丹壑,仰观临青天。

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

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

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

积雪照空谷,悲风鸣森柯。

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

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

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


北芒客舍诗

魏晋刘伶

泱漭望舒隐,黮黤玄夜阴。

寒鸡思天曙,振翅吹长音。

蚊蚋归丰草,枯叶散萧林。

陈醴发悴颜,巴歈畅真心。

缊被终不晓,斯叹信难任。

何以除斯叹,付之与瑟琴。

长笛响中夕,闻此消胸襟。


送范山人归泰山

唐代李白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东鲁门泛舟二首

唐代李白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送宗判官归滑台序

唐代任华

大丈夫其谁不有四方志?则仆与宗衮二年之间,会而离,离而会,经途所亘,凡三万里。何以言之?去年春会于京师,是时仆如桂林,衮如滑台;今年秋,乃不期而会于桂林;居无何,又归滑台,王事故也。舟车往返,岂止三万里乎?人生几何?而倏聚忽散,辽夐若此,抑知己难遇,亦复何辞!

岁十有一月,二三子出饯于野。霜天如扫,低向朱崖。加以尖山万重,平地卓立。黑是铁色,锐如笔锋。复有阳江、桂江,略军城而南走,喷入沧海,横浸三山,则中朝群公岂知遐荒之外有如是山水?山水既尔,人亦其然。衮乎对此,与我分手。忘我尚可,岂得忘此山水哉!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其一

魏晋陶渊明

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

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

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

江山岂不险?归子念前涂。

凯风负我心,戢楪守穷湖。

高莽眇无界,夏木独森疏。

谁言客舟远?近瞻百里余。

延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