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42 个食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fèi qǐn wàng shí废寝忘食 | 废:停止。顾不上睡觉;忘掉了吃饭。形容学习或工作积极努力;用心专一。 | 南朝 齐 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
yīn yē fèi shí因噎废食 | 噎:食物堵塞在咽喉;废:停止;食:吃。因吃东西卡过喉咙;从此就停止吃东西。比喻偶然受了一次挫折;就停止不干。 | 汉 刘向《说苑》:“一噎之故,绝谷不食。” |
zú yī zú shí足衣足食 | 衣食丰足。指生活富裕。 | 《敦煌变文集 丑女缘起》:“我佛当日为救门徒六道轮回,犹如舟船,般运众生,达于彼岸。此时总得见佛,今世足衣足食。” |
guó yǐ mín wéi běn,mín yǐ shí wéi tiān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 本:事物的根源或根基;天:指生存的首要条件。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食物为头等大事。 |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夫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不足食胡以养民?” |
shí wéi mín tiān食为民天 | 谓粮食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最为重要的东西。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
shé shí jīng tūn蛇食鲸吞 | 蛇食:像蛇一样吞食。鲸吞:像鲸一样吞咽。比喻强者逐步并吞弱者。 | 隋·薛道衡《老氏碑》:“天齐地轴之所,蛇食鲸吞;铜陵、玉垒之区,狼顾鸱跱。” |
zì shí qí guǒ自食其果 | 自己吃自己种下的恶果。形容自己做坏事;自己受害。 | 茅盾《〈呼兰河传〉序》:“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 |
shí zhǐ dà dòng食指大动 | 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 | 《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 |
hè yī shū shí褐衣蔬食 | 褐衣:粗布衣服;蔬食:粗糙的饭食。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饭。形容生活困苦。 | 《史记·游侠列传》:“故季次、原宪终年空室蓬户,褐衣蔬食。” |
dān shí dòu gēng箪食豆羹 | 箪:盛饭的竹器;豆:古代盛食物的器皿。一箪饭食,一豆羹汤。指少量饮食。比喻小利。 |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
dào shí zhì bǎo盗食致饱 | 比喻以不正当手段获益。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喧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以此得官谓为才力,何异盗食致饱,窃衣取温哉!” |
diāo pán qǐ shí雕盘绮食 | 精美的器皿及食物。 | 唐·李白《扶风豪士歌》:“雕盘绮食会众客,吴歌赵舞香风吹。” |
yǐn shí nán nǚ饮食男女 | 泛指人的本性。 | 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
shí bù chōng kǒu食不充口 | 见“食不餬口”。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真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吃了早起的,无那晚夕的。” |
bàn shí zhōng shū伴食中书 | 指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 《宋史 胡铨传》:“孙近傅会桧议,遂得参知政事,天下望治有如饥渴,而近伴食中书,漫不敢可否事。” |
rì zè wàng shí日昃忘食 | 太阳已偏西还顾不上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 《晋书·张轨传》:“未能雪天人之大耻,解众庶之倒悬,日昃忘食,枕戈待旦。” |
bù shí rén jiān yān huǒ不食人间烟火 | 食:吃;烟火:熟食。比喻人有出世之想或诗画立意高超,言词清丽。 | 宋·阮阅《诗话总龟》第九卷:“东坡读其诗,叹息云:‘此不是吃烟火食人道底言语。’” |
tóng pán ér shí同盘而食 | 同吃一个盘中的食物。形容兄弟之间骨肉情深。 | 《魏书 杨椿传》:“吾兄弟,若在家,必同盘而食,若有近行,不至,必待其还,亦有过中不食,忍饥相待。” |
jǐng xiè mò shí井渫莫食 | 见“井渫不食”。 | 汉·王粲《登楼赋》:“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
zú shí zú bīng足食足兵 | 食:粮食;兵:武器。粮食充足,武备修整。 | 《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
bǎo shí nuǎn yī饱食暖衣 | 吃的饱;穿的暖;生活富足;无忧无虑。 |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
shí gān qǐn ān食甘寝安 | 见“食甘寝宁”。 | 《北史·恩幸传·赵默》:“及诉将获罪,默因构成以诛之,然后食甘寝安,志于职事。” |
shí bù chōng kǒu食不餬口 | 不能吃饱肚子。形容生活艰难困苦。 | |
yuè yíng zé shí月盈则食 | 指月满时才会发生月食。比喻事物盛到极点就会衰落。 | 《周易 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
měi shí gān qǐn美食甘寝 | 甘:美好。吃得好,睡得香。形容生活舒适安逸。 | 唐·陈翰《异闻集·庐江冯媪》:“媪不之异,又久困寒饿,得美食甘寝,不复言。” |
jī bù zé shí饥不择食 | 饿急了就顾不上选择食物。比喻急需时顾不得选择。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丹霞天然禅师》:“又一日访庞居士,至门首相见。师乃问:‘居士在否?’士曰:‘饥不择食’。” |
hǔ kǒu duó shí虎口夺食 | 从老虎嘴里抢夺食物。比喻十分危险的事情或十分勇敢的行为。 | 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只要国内出产,全国人民不吃,虎口夺食也要给你弄来。” |
cán shí jīng tūn蚕食鲸吞 | 食:吃;吞:整个儿咽下去。像蚕啃桑叶一样一点一点来;或像鲸鱼吃食一样大口大口吞。比喻强国用逐步侵占或一举吞并的方式侵略弱国领土。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六》:“汝先遗二孤侄,汝蚕食鲸吞,几无余沥。” |
dān shí piáo yǐn箪食瓢饮 | 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一箪食物;一瓢汤水。指贫苦的生活。 |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cǎo yī mù shí草衣木食 | 木:树。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衣食简单,生活清苦。 |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这出家无过草衣木食,熬枯受淡。” |
jié yī suō shí节衣缩食 | 节:节约;节省;缩:缩减。省吃俭用;非常节俭。 | 宋 陆游《秋获歌》:“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 |
ěr shí zhī yán耳食之言 | 耳食:耳朵吃饭。比喻耳杂吃进去的不知滋味。不加分辨的;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六国年表序》:“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
è yī è shí恶衣恶食 | 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mín yǐ shí wéi tiān民以食为天 | 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 | 东汉 班固《汉书 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
bǎo shí zhōng rì,wú suǒ shì sh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 饱:吃足;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 | 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九章:“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地主阶级,品质却是最恶劣的。” |
è hǔ pū shí饿虎扑食 | 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比喻迅速地猛烈地向前冲去。 | 明 吴承恩《西游记》:“双手使降妖杖丢一个丹凤朝阳饿虎扑食。” |
hǔ bù shí ér虎不食儿 | 老虎凶猛残忍,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比喻人皆有爱子之心,都有骨肉之情。 | 明·杨珽《龙膏记·藏春》:“你爹爹既往洛阳,一时未归,待异日我自慢慢劝他,虎毒不食儿,孩儿切莫短见。” |
yǐn shí qǐ jū饮食起居 | 指人的日常生活。 | 宋·欧阳修《祭杜祁公文》:“公为辅弼,饮食起居,如陋巷之士。” |
ěr shí zhī lùn耳食之论 | 形容听来的没有确凿根据的言论。亦作“耳食之谈”、“耳食之言”、“耳食之见”、“耳食之学”。 | 西汉·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序》:“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
wǎn shí dàng ròu晚食当肉 | 饿了再吃,味道就象吃肉一样。后泛指不热衷名利。 | 《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
shí bù hú kǒu食不糊口 | 糊口:吃粥,比喻生活艰难。连粥都喝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艰难。 | 唐·陈子昂《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流亡初复,贫鞠兼半,食不糊口,力未赡农。” |
yī shí zhù xíng衣食住行 | 泛指穿衣、吃饭、住房、行路等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 孙中山《民生主义》第三讲:“大家都能各尽各的义务,大家自然可以得衣食住行的四种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