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7 个聋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shé bì ěr lóng舌敝耳聋 | 讲的人舌头破了,听的人耳朵聋了。形容议论多而杂,别人不予理睬。 | 《战国策·秦策一》:“舌敝耳聋,不见成功。” |
bù chī bù lóng,bù zuò ā jiā wēng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 | 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2回:“又道‘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这个笑话,细细想去,却很有意味。” |
zhuāng lóng zuò yǎ装聋作哑 | 假装耳聋口哑。形容故意不理睬;装做不知或不懂;或故意置身事外。也作“装聋做哑”。 | 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可怎生装聋作哑?” |
zhèn ěr yù lóng震耳欲聋 | 耳朵都要振聋了。形容很大;特别响。 | 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
lóng zhě zhī gē聋者之歌 | 聋者学人唱歌,却听不到歌声,无以自乐。形容模仿别人的行为,实际上并不了解其中真义。 | 《淮南子 原道》:“夫内不开于中,而强学问者,不入于耳而不着于心,此何以异于聋者之歌也,效人为之而无以自乐也,声出于口则越而散矣。” |
ěr lóng yǎn xiā耳聋眼瞎 | 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眼睛变瞎。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那个昏大官人就像耳聋眼瞎的一般。” |
zhèn lóng fā kuì振聋发聩 | 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发:开启;聩:耳聋)。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 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一卷:“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