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7 个泥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tuō ní dài shuǐ拖泥带水 | 拖着泥带着水。比喻说话、作文不简洁;做事不干脆利落。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主人勤拳,带累阇梨,拖泥涉水。” |
ní shā jù xià泥沙俱下 | 俱:都、一起。泥土和沙石跟着水一起流了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一同显现出来。 |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一卷:“人称才大者,如万里黄河,与泥沙俱下。余以为:此粗才,非大才也。” |
dài shuǐ tuō ní带水拖泥 | ①形容泥泞难行。②比喻不顺利或不干脆。 | 宋·叶適《修路疏》:“南来北往,何忧带水拖泥;朝去暮来,不到撞头磕脑。” |
ní pú sà luò shuǐ,zì shēn nán bǎo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 | 泥塑的泥菩萨在水中会被浸坏。比喻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更顾不上帮助别人。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40卷:“我想江西不沉却好,若沉了时节,正是‘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还保得别人?” |
chū wū ní ér bù rǎn出污泥而不染 | 比喻生于污浊的环境却不受污染,依然保持纯洁的品格。 | 宋 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ní pān bù zǐ泥蟠不滓 | 盘绕在泥里而没有被污染。比喻人不得志但不丧失节操。 | 《三国志·蜀书·秦宓传》:“有补于事,泥蟠不滓,行参圣师。” |
nì gǔ shǒu jiù泥古守旧 | 泥古: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说话。拘泥古代的制度或说法,不知变通。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7章:“我们要写许多通俗的书,说明古不如今,旧不如新的道理,以破除社会上一般泥古守旧的思想。” |
qiáng shàng ní pí墙上泥皮 | 比喻无用或低贱的附属物,也比喻妾。 |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可正是堂上的糟糠,休猜作墙上泥皮。” |
xuě ní hóng jì雪泥鸿迹 | 同“雪泥鸿爪”。 | 清·冯珍《摸鱼子·寄戴受兹》词:“去年曾记深宵语,也算雪泥鸿迹。” |
chū yū ní ér bù rǎn出淤泥而不染 | 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生长在污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 | 宋 朱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 |
ní pú sà guò jiāng,zì shēn nán bǎo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 泥塑的泥菩萨在水中会被浸坏。比喻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更顾不上帮助别人。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哥哥说:‘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送回去也好。” |
ní sù mù diāo泥塑木雕 | 用泥土塑造、木头雕刻的偶像。比喻人的动作及神情呆板。 | 元 无名氏《冤家债主》第四折:“城隍也是泥塑木雕的,有甚么灵感在那里。” |
yún ní yì lù云泥异路 | 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比喻地位相差悬殊。 | 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亮空闲没可做时,每念临安相聚之适,而一别遽如许,云泥异路又如许。 |
zhì yuǎn kǒng ní致远恐泥 | 致远:到达远方,比喻委以重任;泥:阻滞拘泥,难行。恐怕妨碍实现远大目标。比喻小技无补于大业。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
ní zhōng yǐn cì泥中隐刺 | 比喻说话中带着讥讽。 | 元·高茂卿《儿女团圆》第四折:“莫怪他泥中隐刺,他又不曾道节外生枝。” |
ní niú rù hǎi泥牛入海 | 泥塑的牛进入大海中就会化掉。比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潭州龙山和尚》:“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 |
mǒ xī ní抹稀泥 | 〈方〉也称和稀泥,比喻无原则地调解或折中。 | 老舍《我这一辈子》:“这在早年间叫做‘抹稀泥’,现在的新名词应叫着什么,我还没能打听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