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2 个笔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làng fèi bǐ mò浪费笔墨 | 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过于繁琐。 | 老舍《多鼠斋杂谈》:“他便也只会忌妒,而一天到晚浪费笔墨,攻击别人,且自鸣得意。” |
bǐng bǐ zhí shū秉笔直书 | 秉:握。书写史实不隐讳。 | 清 曾朴《孽海花》第35回:“我是秉笔直书,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 |
yuán bǐ lì jiù援笔立就 | 一拿起笔瞬间就完成一篇文章。形容人文思敏捷。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6卷:“华安不假思索,援笔立就,手捧所作呈上。” |
diǎn jīng zhī bǐ点睛之笔 | 笔:文笔。指文章传神绝妙之处。 | 《晋书·顾恺之传》:“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 |
tóu bǐ cóng róng投笔从戎 | 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投:扔掉。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
chūn qiū bǐ fǎ春秋笔法 | 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 宋 俞文豹《吹剑录》:“盖纯用《春秋》笔法也。” |
kǒu zhū bǐ fá口诛笔伐 | 口:指言语;诛:责罚;笔:指文字。伐:征讨。用言语和文字揭露或批判罪行。 | 明 汪廷讷《三祝记 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 |
zǒu bǐ jí shū走笔疾书 | 走笔:笔行得很快;疾书:快速地写。形容写字熟练、快速。也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起来很快。 | |
dǒng hú zhí bǐ董狐直笔 | 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 《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
dà shǒu bǐ大手笔 | 指伟大的著作或大行动。 | 《晋书·王珣传》:“此当有大手笔事。” |
xià bǐ chéng wén下笔成文 | 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一回:“舍甥女不但诗才高美,且无书不读,下笔成文,千言立就。” |
wǔ bǐ nòng wén舞笔弄文 | 犹舞文弄墨。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若不达政体,而舞笔弄文,支离构辞,穿凿会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