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士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32 个士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míng shì fēng liú名士风流名士的风度和习气。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方术传论》:“汉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liè shì mù nián,zhuàng xīn bù yǐ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志向远大的英雄。已:停止,衰减。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dǒu jiǔ xué shì斗酒学士指酒量大的文士或名臣。《新唐书·王绩传》:“以前官待诏门下省,故事,官给酒三升。或问:‘待诏何乐邪?’答曰:‘良酝可恋耳。’侍中陈叔达闻之,日给一斗,时称‘斗酒学士’。”
bù zhì jìn shì不栉进士栉:梳头。不绾髻插簪的进士。旧指有文采的女人。唐 朱揆《谐噱录 不栉进士》:“关图有妹能文,每语人曰:‘有一进士,所恨不栉耳。’”
zhuāng zhuāng qí shì庄庄其士庄庄:端庄正直的样子。指品行端正的人。春秋·齐·管仲《管子·小问》:“至其壮也,庄庄乎何其士也。”
dǒu fāng míng shì斗方名士斗方:一二尺见方的诗幅或书画页;名士:知名而未出仕的人。好在斗方上写诗或作画以标榜的“名士”。旧指冒充风雅的人。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结识了两个报馆主笔,天天弄些诗去登报,要借此博个诗翁的名色。”
jì xué zhī shì绩学之士学者,学问渊博的人。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华阳博议下》:“古今绩学之士,靡弗以勤致者。”
néng shì nì móu能士匿谋匿:藏匿。有才能者得不到重用就藏匿其计谋。《孔丛子·对魏王》:“故贤愚共贯,则能士匿谋。”
èr táo sān shì二桃三士士:武士。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比喻借刀杀人。三国 蜀 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shì wèi zhī jǐ zhě sǐ士为知己者死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战国策 赵策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
shì bié sān rì,guā mù xiāng dài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zhì shì rén rén志士仁人志向宏伟、道德高尚的人。指热爱祖国献身事业的人士。(仁:仁爱;高尚)。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hǎi dài qīng shì海岱清士海岱:东海与泰山之间的地方,引申为海内。海内的清廉之士。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人所应有,其不必有;人所应无,己不必无,真海岱清士。”
lǐ xián xià shì礼贤下士礼:以礼相待;对待有礼貌;贤:指贤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下:谦居于别人之下;以示对人尊敬;士:旧指有知识学问的人。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旧时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员尊敬和  重视人才。《新唐书 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谦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有终始,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shì nóng gōng shāng士农工商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管子 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淮南子 齐俗训》:“是以人不兼官, 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 商与商言数。”
shì bǎo mǎ téng士饱马腾军粮充足,士气旺盛。唐 韩愈《平淮西碑》:“士饱而歌,马腾于槽。”
qīng lí xué shì青藜学士指博学之士。《三辅黄图·阁》:“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直青藜杖,叩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向,授《五行洪范》之文。至曙而来,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
lù lín háo shì绿林豪士指绿林中本领出众的人物。陶成章《浙案纪略》上卷第四章第二节:“其同乡许振鹏……去之宁波,由王金发介绍,因得入大岚山,连结绿林豪士。”
zhī rén dài shì知人待士指对待人的态度好。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75回:“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
dá shì tōng rén达士通人通人: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指心胸豁达,学识渊博的人。宋·陆游《雍煕请机老疏》:“伏望尊官长者,达士通人,共燃续慧命灯,不惜判虚空笔,起难遭想,结果胜缘。”
bǎo xué zhī shì饱学之士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6回:“公等皆饱学之士,登此高台,可不进佳章以纪一时之胜事乎?”
guó shì wú shuāng国士无双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国中独一无二的人才。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ài cái hǎo shì爱才好士好:喜爱。爱护、重视人才。《晋书 殷仲文传》:“刘毅爱才好士,深相礼接,临当之郡。”
rén rén zhì shì仁人志士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三卷:“育群物而不倦,有似仁人志士,是仁者之所以乐山也。”
zhé jié xià móu shì折节下谋士折节:屈己下人;下:屈己尊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唐·储光羲《贻鼓吹李丞》:“折节下谋士,深心论客卿。”
zhī rén xià shì知人下士知:识别。下士:屈己尊人。能识别人才并礼贤下士。明·李贽《焚书·复麻城人书》:“以此见真正高阳酒徒之能知人下士,识才尊贤又如此。”
zhù tái mù shì筑台募士募:招寡。比喻广泛招纳贤士。宋·范仲淹《帝王好尚论》:“汤五聘伊尹,文王躬迎吕望,周公握发吐哺以待白屋之士,郑武公好贤而诗雅歌之,燕昭王筑台募士而智者归之。”
shì bié sān rì,dāng guā mù xiāng dài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shì kě shā bù kě rǔ士可杀不可辱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污辱。语出《礼记 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shì shēn míng liú士绅名流指有钱有势的人或杰出的人士。邓小平《党与抗日民主政权》:“特别对于中间分子士绅名流,尤为重要,过去我们同志对进步分子都团结不好,对他们更差了。”
shì sǐ zhī jǐ士死知己士:有才识的人。为了报答知己,不惜牺牲生命。亦作“士为知己者死”。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
shēn xiān shì zú身先士卒指作战时将帅亲自冲在士兵的前面;奋勇杀敌。现多用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的前面。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