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枯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21 个枯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cuī kū lā fǔ摧枯拉腐见“摧枯折腐”。《三合会讨满清檄文》:“摧枯拉腐,破釜沉舟。”
lā kū shé xiǔ拉枯折朽同“摧枯拉朽”。宋·文莹《玉壶清话》第七卷:“食罢,将战,伦举兵一鏖,如拉枯折朽。”
kū gǔ shēng ròu枯骨生肉犹言起死回生。《隋书·于仲文传》:“伏愿垂泣辜之恩,降云雨之施,追草昧之始,录涓滴之功,则寒灰更然,枯骨生肉。”
yī jiàng gōng chéng wàn gǔ kū一将功成万骨枯指一个将帅功成名就要以上万人的死亡为代价。唐·曹松《已亥岁感事》诗:“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lā xiǔ cuī kū拉朽摧枯同“摧枯拉朽”。《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以吾愤激之众,击彼骄惰之师,拉朽摧枯,未云其易,解围定霸,在此一役。”
hǎi kū shí làn海枯石烂枯:枯干;烂:朽烂。海水干涸;石头朽烂。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或不可能实现。多用作誓言;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也作“石烂海枯”。金 元好问《西楼曲》:“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
liǎo fà cuī kū燎发摧枯燎发:火烧毛发;摧枯:折断枯木。比喻消灭敌人极容易。《隋书·音乐志下》:“攻如燎发,战似摧枯。”
shí kū sōng lǎo石枯松老枯:干枯。石头干裂,松树老朽。形容历时极为久远。金·丘处机《水龙吟·道运》词:“海移山变,石枯松老。”
kū péng duàn cǎo枯蓬断草干枯、断折的蓬草。因易随风飘散,故亦以喻不由自主,行踪难定。《中国民间故事选·六弟兄》:“姑娘离家以后,像是枯蓬断草一样,到处漂流。”
cuī kū lā xiǔ摧枯拉朽摧:破坏;枯:枯草;拉:折断;朽:朽烂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原作“摧枯折腐”。《晋书 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顾虑乎?”
cuī xiǔ lā kū摧朽拉枯见“摧枯拉朽”。清·昭槤《啸亭杂录·江阴口谈之诬》:“国初豫通王下江南时,所至摧朽拉枯,无不立下。”
kū mù xiǔ zhū枯木朽株朽:腐烂。株:露出地面的树桩。枯朽的树木。比喻老弱无用的人或衰微的力量。汉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故有人先谈,则以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
kū mù sǐ huī枯木死灰死灰:燃烧后余下的冷灰。身如枯木,心如死灰。比喻极其消极悲观。庄周《庄子 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枯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kū shù kāi huā枯树开花已经枯死的树又开起花来。比喻绝处逢生;亦谓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或指在完全不可能的情况下出现的奇迹。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刘廙传》:“起烟于寒灰之上,生华于已枯之木。”
kū mù féng chūn枯木逢春枯:枯萎;木:树木;逢:遇上。枯树遇上春天又有了生机。比喻经历挫折又获得生机。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卷二十三 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
kū zhū xiǔ mù枯株朽木比喻无用的人或物。宋 陈亮《又癸卯秋书》:“如亮已为枯株朽木,与一世并无所关涉,惟于秘书,不敢不致其区区耳。”
kū miáo wàng yǔ枯苗望雨形容殷切盼望。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寡君望蹇先生之临,如枯苗望雨。”
shé bì chún kū舌敝唇枯敝:破;枯:枯干。舌头破烂,嘴唇干焦。形容费尽了唇舌。孙中山《<民报>发刊词》:“近时志士,舌敝唇枯,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
kū xiǔ zhī yú枯朽之余指衰病残年。宋·苏轼《代滕甫辩谤乞郡书》:“异日复得以枯朽之余,仰瞻天日之表。”
kū zào wú wèi枯燥无味单调呆板;毫无趣味。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燥无味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憋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
jí yuàn jí kū集苑集枯集:栖息;苑:茂盛的树木;枯:枯树。有些鸟栖于茂盛的树木,有些鸟栖于枯树。比喻人的志趣不同,趋向各异。《国语·晋语二》:“暇豫这吾吾,不如鸟乌;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