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工减料的成语故事
拼音tōu gōng jiǎn liào
基本解释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工料。现也指做事图省事;马虎敷衍。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下游一带的工程都是偷工减料作的,断靠不住。”
暂未找到成语偷工减料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偷工减料)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8回:“往上一瞧,正是那日晚上地藏庵遇着的一群俊俏后生,心中欢喜不尽,暗说道:‘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分工合作 | 沈从文《常德的船》:“有些家中人说不定还留在县里,经营一种不必要本钱的职业,分工合作,都不闲散。” |
春寒料峭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9卷:“春寒料峭,冻杀年少。” |
意料之外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五回:“刚才唐兄说国王必是暂缓吉期,那知全出意料之外,并且大动干戈,用兵征剿。” |
凿壁偷光 | 晋 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
料峭春寒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春寒料峭,冻杀年少。” |
偷偷摸摸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3回:“偏咱们就这样丁是丁卯是卯的,只许你们偷偷摸摸的哄骗了去。” |
带减腰围 | 语出《梁书·昭明太子统传》:“体素壮,腰带十围,至是减削过半。” |
拼得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 元·虞韶《日记故事》:“道逢一老妪,磨铁杵。白问:‘将欲何用?’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还卒业。” |
忙里偷闲 | 宋 黄庭坚《和答赵令同前韵》:“人生政自无闲暇,忙里偷闲得几回。” |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满将大门闭了,两个促膝细谈。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偷合苟容 | 先秦 荀况《荀子 臣道》:“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敬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国贼。” |
能工巧匠 | 宋 李恪非《洛阳园记》:“今洛阳良工巧匠,批红判白,接以他木,与造化争妙。” |
神工妙力 | 宋·李清臣《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譬如娲皇,神工妙力,炼石补天。” |
鬼斧神工 | 清 屈大均《端州访研歌和诸公》:“年来岩底采无余,鬼斧神工多得髓。” |
出人意料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 |
减师半德 | 宋 陈善《扪虱新话 右军书东坡字鲁直诗》:“若乃学退之而不至者为孙樵;学渊明而不至者为白乐天,则又所谓减师半德也耶!” |
通商惠工 | 《左传·闵公二年》:“务材训农,通商惠工。” |
出乎意料 |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准备对付可能的突然事变,使党和革命不在可能的突然事变中遭受出乎意料的损失。” |
偷香窃玉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虽不能够窃玉偷香,且将盼行云眼睛儿打当。” |
士农工商 | 《管子 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淮南子 齐俗训》:“是以人不兼官, 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 商与商言数。” |
窃玉偷香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虽不能勾窃玉偷香,且将这盻行云眼睛儿打当。” |
勤工俭学 | 吴玉章《回忆“五四”前后我的思想转变》:“我这时一面在交涉条约的事情,一面又进行第二个任务,就是办留法勤工俭学。”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
良工心苦 | 唐 杜甫《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诗:“已知仙客意相亲,更觉良工心独苦。” |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 程树榛《大学时代》第二十五章:“‘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你是个能下功夫的人,有肯动脑筋,自然都能干出个眉目来。” |
偷闲躲静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9回:“第一个凤姐事多任重,别人或可偷闲躲静,独他是不能脱得的。” |
磕牙料嘴 | 元 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三折:“咱与你甚班辈,自来不相会,走将来嗑牙料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