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
拼音kè zhōu qiú jiàn
基本解释舟:船;求:寻找;寻求。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失落水中的剑。比喻办事方法不对头;死守教条;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
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暂未找到成语刻舟求剑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刻舟求剑)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时一刻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2卷:“可怜今日我无钱,一时一刻如长年。” |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 《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
不得已而求其次 | 曹靖华《叹往昔,独木桥头徘徊无终期!》:“凡事往往不得已而求其次。‘鸿沟’上没有‘桥梁’,只好‘绕道东京’了。” |
不求甚解 | 晋 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以屈求伸 | 《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
供不应求 | 《茅盾选集 长春南关行》:“现在接受了南方六个单位的订货单,每天生产一至二吨,供不应求。” |
供过于求 | 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凡物之所在市也,供过于求,则价格下落。” |
刀光剑影 | 南朝 梁 吴筠《战城南囚首》:“剑光挥夜电,马汗昼成泥。”又《边城将》:“刀含四尺影,剑抱七星文。” |
刻不容松 | 清·林则徐《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析》:“犹恐内海匪船,潜赴外洋勾结,是杜绝售私之劲,实属刻不容松。” |
刻不容缓 | 清 李汝珍《镜花缘》:“胎前产后以及难产各症,不独刻不容缓,并且两命攸关。” |
刻意经营 | 清·王晫《今世说·规箴》:“此事定须霞思云想,刻意经营,奈何颓唐落墨,便布人间?” |
刻木为吏 | 东汉 班固《汉书 路温舒传》:“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 |
刻骨铭心 | 唐 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
剑及屦及 |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四年》:“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屦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围宋。” |
剑拔弩张 | 南朝 梁 袁昂《古今书评》:“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驽张。” |
剑气箫心 |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
剑胆琴心 | 元 吴莱《岁晚恍然有怀》诗:“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 |
卖剑买牛 | 东汉 班固《汉书 循吏传 龚遂》:“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椟。” |
反求诸己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
口蜜腹剑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
吹毛求疵 | 韩非《韩非子 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
唇枪舌剑 | 元 高文秀《渑池会》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 |
委曲求全 | 宋 欧阳修《滁州谢上表》:“知臣幸逢主圣而敢危言,悯臣不顾身微而当众怨,始终爱惜,委曲求全。” |
媚外求荣 | 清·吴趼人《痛史》第19回:“这是媚外求荣的结局,表过不提。” |
孜孜以求 | 孙犁《芸斋琐谈》:“因为他那种孜孜以求、有根有据、博大精深的治学方法,也为人所熟知了。” |
实事求是 | 东汉 班固《汉书 河间献王刘德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
尖酸刻薄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6回:“舜英姐姐安心要尖酸刻薄,我也不来分辨,随他说去。” |
尚方宝剑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一回:“御赐尚方宝剑,先斩后奏,一路上代理民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