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途同归的成语故事
拼音yì tú tóng guī
基本解释途:道路;归:归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归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径;得到相同的效果;达到相同的目的。
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异路而同归。”
暂未找到成语异途同归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异途同归)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宾至如归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 |
别财异居 | 《宋史 太祖纪二》:“癸亥,诏:荆蜀民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孙不得别财异居。” |
殊途同归 | 《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
非同小可 | 元 关汉卿《魔合罗》第三折:“人命事关天关地,非同小可!” |
实至名归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5回:“敦伦修行,终受当事之知;实至名归,反作终身之玷。” |
半途而废 |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
归心如箭 | 清 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2回:“ 承长兄厚爱,本当领教,只是归心似箭,今日立刻就要行了。” |
早出晚归 | 《战国策·齐策六》:“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 |
奇花异草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0回:“命周贾于绛州城内,起一座花园,遍求奇花异草,种植其中。” |
老马识途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
自拔来归 | 《新唐书 李勣传》:“三年,自拔来归,从秦王伐东都,战有功。” |
落叶归根 | 明 王世贞《鸣凤记》第38出:“落叶归根,丰城剑回。” |
不敢苟同 | 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一章:“兄台这般说话在下可不敢苟同,红花会劫富济贫,替天行道。” |
一轨同风 | 《晋书 苻坚载记上》:“一轨九州,同风天下。” |
放牛归马 | 《尚书 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
百川归海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氾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 |
一视同仁 | 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
同病相怜 | 汉 赵晔《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
普天同庆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百猥颁厚赉。” |
穷途潦倒 | 傅抱石《<郑板桥集>前言》:“他的一生,尽管够得上是盘根错节,穷途潦倒的一生。” |
奇才异能 | 唐 吴兢《贞观政要 择宫》:“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 |
人心归向 | 《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
同室操戈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郑玄传》:“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
同心合力 | 《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
归十归一 | 白诚仁、何纪光《小红军》:“你看他,又背红缨枪又拿手榴弹,收拾得归十归一,真像个久经锻炼的红军战士了。” |
归马放牛 | 《尚书 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
视死如归 |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 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
异宝奇珍 |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东坡四》:“嗟呼,世不乏奇珍异宝,乏识者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