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死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75 个死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kū mù sǐ huī枯木死灰死灰:燃烧后余下的冷灰。身如枯木,心如死灰。比喻极其消极悲观。庄周《庄子 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枯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sǐ huī fù rán死灰复燃熄灭的火灰又燃烧起来。比喻已停止或消失的东西又重新活动起来。复:又。宋 陈亮《谢曾察院启》:“劫火不烬,玉固如斯;死灰复燃,物有待尔。”
chū shēng rù sǐ出生入死原指人从出生到死亡。后形容冒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也作“出死入生”。先秦 李耳《老子》第50章:“出生入死,生之徒(途)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tù sǐ hú bēi兔死狐悲兔子死了;狐狸很悲伤。比喻因同类遭遇不幸而悲痛伤感。悲:悲伤。元 汪元亨《折桂令 归隐》曲:“鄙高位羊质虎皮,见非辜兔死狐悲。”
shì wèi zhī jǐ zhě sǐ士为知己者死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战国策 赵策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
mín bù wèi sǐ民不畏死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yǔ bù jīng rén sǐ bù xiū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言语。形容作诗或写文章极力追求寻觅惊人的佳句。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shēng sǐ zhī jiāo生死之交同生共死的交谊。元 郑德辉《绉梅香》:“晋公在枪刀险难之中,我父亲挺身赴战,救他一命,身中六枪,因此上与俺父亲结为生死之交。”
shēng lǎo bìng sǐ生老病死佛教认为出生、衰老、疾病、死亡是人生的“四苦”;后指社会生活中生育、养老、医疗、殡葬等重大生活现象。《敦煌变文集 八相变》:“生老病死相煎逼,积财千万总成空。”
sǐ xīn tā dì死心塌地死心:不变心;塌地:指心里塌实。原指心里塌实;不再做别的打算。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或心甘情愿。元 乔孟符《鸳鸯被》第四折:“这洛阳城刘员外,他是个有钱贼,只要你还了时,方才死心塌地。”
tù sǐ fú jǔ兔死凫举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吕氏春秋 论威》:“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 之地矣。”
sǐ lù yī tiáo死路一条无路可走,比喻没有前途。欧阳山《苦斗》:“那是死路一条。咱们见不上面了。”
shēng lí sǐ bié生离死别活人之间的分离就像与死者永别一样。形容很难再见面或永远分别。《陈书 徐陵传》:“况吾生离死别,多历暄寒,孀室婴儿,何可言念。”
dǐ sǐ màn shēng底死谩生底:通“抵”。竭尽全力,想尽办法。南唐 冯延巳《应天长》词:“兰房一宿还归去,底死谩生留不住。”
sǐ méi dèng yǎn死眉瞪眼形容呆滞,表情冷漠。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0回:“偏偏那日人来的多,里头的人都死眉瞪眼的。凤姐只得在那里照料了一会子。”
yú sǐ wǎng pò鱼死网破不是鱼死;就是网破。指拼个你死我活。《杜鹃山》第五场:“他就是张网捕鱼,我也拼他个鱼死网破。”
qǐ sǐ huí shēng起死回生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指将没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来。《太平广记 太玄女》引《女仙传》语:“行三十六术甚效,起死回生,救人无数。”
sǐ qiú bái lài死求白赖指不停地纠缠。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俗话说的:‘天下无难事’,只怕死求白赖,或者竟拦住他也不可知。”
jī quǎn zhī shēng xiāng wén,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tì sǐ guǐ替死鬼指代人受难或承担罪责的人。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九章:“他拉出李歪鼻就是要找个替死鬼。”
jiù sǐ fú shāng救死扶伤扶:扶助。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半当,虏救死扶伤不给。”
nǐ sǐ wǒ huó你死我活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形容双方斗争尖锐;不能共存。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一折:“世俗人没来由,争长竞短,你死我活。”
yī gùn zi dǎ sǐ一棍子打死比喻认为没有丝毫可取之处而全盘否定。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许人家发表错误的意见,发表了就‘一棍子打死’,这不是解决矛盾的办法。”
lù sǐ shuí shǒu鹿死谁手鹿:猎取的对象。追鹿不知落入谁手。指政权不知落入谁人之手;后借指不知胜利归属何人。《晋书 石勒载记下》:“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朕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sǐ qì chén chén死气沉沉形容没有一点生气。有时也形容意志消沉;缺少活力。鲁迅《书信集 致吴渤》:“上海有官立的书报审查处,凡较好的作品,一定不准出版,所以出版界都是死气沉沉。”
sǐ qù huó lái死去活来指因极度的疼痛或悲哀;晕过去;又活过来。多形容被打得很惨;或哭得很厉害。《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当下众人将那崔宁与小娘子死去活来拷打一顿。”
gǎo mù sǐ huī槁木死灰干枯的树木;冷却的灰烬。比喻心灰意冷;消沉已极或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冷漠无情。槁:干枯。庄周《庄子 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qiú shēng bù dé,qiú sǐ bù néng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想死死不了,想活活不了。形容处境十分艰难。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37回:“此时慕政弄得没法,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sǐ shēng yǒu mìng,fù guì zài tiān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指万事皆由天命注定。《论语 颜渊》:“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è sǐ shì xiǎo,shī jié shì dà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失节:原为封建礼教指女子失去贞操,后泛指失去节操。贫困饿死是小事,失节事情就大了。《二程全书·遗书二十二》:“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zuì bù róng sǐ罪不容死罪恶极大,处死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zuì gāi wàn sǐ罪该万死罪孽深重;判一次死刑还不足以抵罪。(万死:死一万次)。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娘娘道此怪物,不可容留,随命侍者领去,弃之沟渎。婢子罪该万死。”
ài zhī yù qí shēng,wù zhī yù qí sǐ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rén shēng zì gǔ shuí wú sǐ人生自古谁无死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但应死得有价值。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pīn sǐ pīn huó拼死拼活①不顾一切地斗争。②用尽全部精力。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九章:“但真遇到劲头儿上,狠抽他两鞭子,他肯拼死拼活地卖命。”
kè sǐ tā xiāng客死他乡客死:死在异乡或国外。死在离家乡很遥远的地方。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不争我病势正昏沉,更那堪苦事难支遣,忙赶上头里的丧车不远,眼见客死他乡有谁祭奠。”
xiào sǐ shū zhōng效死输忠指竭尽忠诚。《旧五代史 晋书 皇甫遇王清等传伦》:“若乃世道方泰,则席宠恃禄者实繁;世运既屯,则效死输忠无几。”
sǐ duì tóu死对头指难以和解的仇敌。高阳《胡雪岩全传·萧瑟洋场》:“现在他们怕我们防得厉害,犯不着为这点小事,做成个死对头。”
bù dào huáng hé xīn bù sǐ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清 蒋士铨《空谷香 虎穷》:“我一路何等劝你,你这样人,不到黄河心不死,还说什么亲戚!”
zhī sǐ mí èr之死靡二同“之死靡它”。《宋史·忠义传一》:“若敌王所忾,勇往无前,或衔命出疆,或授职守土,或寓官闲居,感激赴义,虽所处不同,论其捐躯徇节,之死靡二,则皆为忠义之上者也。”
zhì sǐ bù biàn至死不变至:到。到死都不变。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zhī sǐ mí tā之死靡他同“之死靡它”。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一言革面,愿比家奴,之死靡他。”明·李贽《昆仑奴》:“忠臣侠忠,则扶颠持危,九死不悔,志士侠义,则临危自奋,之死靡他。”
sǐ hú tòng死胡同指只有一个出入口的胡同。比喻绝境、绝路。曲波《林海雪原》:“我们利用了奶头山的天险,仙姑洞这个死胡同,把许匪堵成瓮中之鳖。”
yǎng shēng sòng sǐ养生送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和殡葬。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
sǐ nǎo guā gǔ死脑瓜骨不开通。锦云等《草莓三爷》:“你呀,就是死脑瓜骨!”
zhū mén jiǔ ròu chòu,lù yǒu dòng sǐ g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穷人门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形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唐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tù sǐ hú bēi,wù shāng qí lèi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失败或死亡而感到悲伤。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9回:“获曰:‘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zhì sǐ bù èr至死不二至:到。到死不改变。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盖内臣性贪苟得,至死不二,遂传为笑柄。”
sǐ bù kāi kǒu死不开口至死也不说话。指缄口不言老舍《四世同堂》:“别跟我装蒜了,死不开口。打开天窗说亮话,你的小命攥在我手心里。”
sǐ yào miàn zǐ死要面子指特别爱惜自己的颜面。张洁《沉重的翅膀》:“你知道爸爸死要面子,绝不会把这些事往外讲。”
shēng yú yōu huàn ér sǐ yú ān lè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忧患:患难。忧患使人勤奋,因而得生;安乐使人怠惰,因而萎靡致死。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死于安乐也。”
shēng sǐ yǒu mìng生死有命生死;生存和死亡。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的。指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晋·葛洪《抱朴子·对俗》:“生死有命,修短素定,非彼药物,所能损益。”
shēng jì sǐ guī生寄死归寄:暂居。生似暂寓,死如归去。指不把生死当作一回事。《淮南子·精神训》:“生:寄也;死:归也。”
chūn cán dào sǐ sī fāng jìn春蚕到死丝方尽丝:双关语,思的谐音。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唐 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shì sǐ rú guī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 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jú gōng jìn lì,sǐ ér hòu yǐ鞠躬尽力,死而后已恭敬勤谨,尽心竭力工作,一直到死为止。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bàn sǐ là huó半死辣活指死又死不了,活着又受罪。参见“半死半生”。
jū gōng jìn cuì,sǐ ér hòu y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为革命,为人民奋斗终身。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老死不相往来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先秦 李耳《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hú sǐ shǒu qiū狐死首丘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战国 楚 屈原《九章 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āi mò dà yú xīn sǐ哀莫大于心死最可悲的莫过于意志消沉和丧失进取心了。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shě shēng wàng sǐ舍生忘死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舍:舍弃。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说与俺能争好斗的番官,舍生忘死家将。”
fāng shēng fāng sǐ方生方死方:正在。指事物不断生成或消亡。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xiǔ mù sǐ huī朽木死灰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元 石德玉《曲江池》第四折:“小官已为朽木死灰,若非你拯救吹嘘,安能到此。”
sǐ yú fēi mìng死于非命非命:横死。在意外的灾祸中死亡。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一卷:“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自取之也。”
jiǎo tù sǐ,liáng quǎn pēng狡兔死,良犬烹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同“狡兔死,良狗烹”。《东周列国志》第八三回:“吾闻‘狡兔死而良犬烹’。敌国如灭,谋臣必亡。”
yǒu sǐ wú èr有死无二表示意志坚定,虽死不变。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五年》:“必报德,有死无二。”
shēng sǐ wú èr生死无贰贰:背叛,有二心。至死没有二心。指十分坚定。《论立宪与外交之关系》:“陷阵则生死无贰,其所以致胜于我者,殆不尽由船坚炮利之故。”
shì sǐ zhī jǐ士死知己士:有才识的人。为了报答知己,不惜牺牲生命。亦作“士为知己者死”。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
lǎo ér bù sǐ shì wéi zéi老而不死是为贼责骂老而无德行者的话。《论语 宪问》:“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yǎn chuān xīn sǐ眼穿心死眼穿:望眼欲穿;心死:心如死灰。眼睛望穿,心也死了。形容殷切的盼望落空而极度失望。唐 杜甫《喜达行在所三首》诗:“西忆岐阳信,无人遂却回。眼穿当落日,心死着寒灰。”
sǐ le zhāng tú fū,bù chī hùn máo zhū死了张屠夫,不吃混毛猪俗语。比喻少了某人或某种条件,照样能办好事情。
sǐ lǐ táo shēng死里逃生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幸免于死。《京本通俗小说 冯玉梅团圆》:“今日死里逃生,夫妻再合,乃阴德积善之报也。”
sǐ bié shēng lí死别生离永久的离别或难期再见的离别。元·柯丹丘《荆钗记·见母》:“死别生离辞故里,经历尽万种孤栖。”
tān shēng pà sǐ贪生怕死贪:贪恋。贪图生存;惧害死亡。形容为了活命而失去正义的原则。东汉 班固《汉书 文三王传》:“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日迫促,贪生畏死,即诈僵仆阳病,徼幸得逾于须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