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口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81 个口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yá bái kǒu qīng牙白口清比喻说话清楚。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怎当得十三妹定要问他个牙白口清,急得无法。”
lǎng lǎng shàng kǒu朗朗上口谓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老舍《诗与快板》:“散文就不受这么多的限制,虽然散文也讲究声调铿锵,能朗朗上口。”
yǎ kǒu wú yán哑口无言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一番言语,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
yǒu kǒu nán kāi有口难开有话不便开口说或不敢说。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如今我们来拿你去见阎罗王,只教你有口难开。”
xìng jí kǒu kuài性急口快性子急,有话就说。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那何小姐性急口快,便道:‘娘这话也说得是,那么着,我就在家里服侍婆婆,叫我妹子跟了他去。’”
kǒu shuō wú píng口说无凭单凭口说,不足为据。元 乔吉《扬州梦》第四折:“咱两个口说无凭。”
kǒu kǒu shēng shēng口口声声不止一次;反反复复地陈述或表白。形容总把某种说法挂在口头上。元 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你也曾听杜宇,他那里口口声声撺掇,先生不如归去。”
kuài zhì rén kǒu脍炙人口脍:细切的肉;炙:烤熟的肉。肉菜味道鲜美;使人爱吃。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十 海叙不遇》:“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
kōng kǒu wú píng空口无凭凭:凭证。只是嘴说;没有凭证。指不足为据。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空口无凭的话,门生也不敢朝着老师来说。”
shì fēi zhī wèi duō kāi kǒu是非只为多开口纠纷争端都是说话太多引起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40出:“一剑教伊死了休,黄泉路上必知羞,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kǔ kǒu zhī yào苦口之药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错误很有好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奋传》:“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shùn kǒu liū顺口溜民间的一种句子长短不等口头韵文。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六章:“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几句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眼下的形势:上面放,下面望,中间有些顶门杠!”
shé kǒu fēng zhēn蛇口蜂针比喻恶毒的言词和手段。
quán bù lí shǒu,qǔ bù lí kǒu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林雨《刀尖》:“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当战士的离不开刺刀手榴弹。”
huáng kǒu rú zǐ黄口孺子黄口:儿童;孺子:小孩子。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3回:“朕用兵老矣,岂反不如一黄口孺子耶!”
wèi kǒu shèn shì畏口慎事慎:谨慎。说话谨慎,做事小心。宋·苏轼《答吴子野书》:“近日始畏口慎事,虽已迟,犹胜不悛也。”
kǒu shì xīn miáo口是心苗犹言为心声。元·白朴《梧桐雨》第四折:“氤氲篆烟袅,昏惨剌银灯照。玉漏迢迢,才是初更报。暗觑清霄,盼梦里他来到。却不道口是心苗,不住的频频叫。”
xìn kǒu kāi hē信口开喝见“信口开合”。元·张养浩《新水令·辞官》:“非是俺全身远害,免教人信口开喝。”
shí zì lù kǒu十字路口两条道路交叉的地方。比喻处在对重大事情需要决定怎样选择的境地。鲁迅《华盖集 北京通信》:“但不幸我竟力不从心,因为我自己也正站在歧路上,——或者说得较有希望些:站在十字路口。”
kǒu mì fù jiàn口蜜腹剑嘴里说得动听;心里却盘算着坏主意。形容嘴甜心狠;阴险毒辣。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huò cóng kǒu chū祸从口出灾祸从讲话中引出。指说话不慎就会招来灾祸。晋 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chán kǒu áo áo谗口嗷嗷谗:说别人坏话;嗷嗷:七嘴八舌地诽谤。形容众人以谗言诋毁别人。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无罪无辜,谗口嗷嗷。”
kǒu jiǎo fēng qíng口角风情口头表示的情爱。清·李渔《比目鱼·联班》:“那些用小钱的主子,只还他些口角风情罢了。”
kǔ kǒu pó xīn苦口婆心苦口: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婆心:老婆婆的心肠;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泉州道匡禅师》:“问:‘学人根思迟回,乞师曲运慈悲,开一线道。’师曰:‘遮个是老婆心。’”
yì kǒu tóng shēng异口同声异:不同。不同的嘴说出同样的话。形容人们的说法完全一致。也作“异口同音”。晋 葛洪《抱朴子 道意》:“左右小人,并云不可,阻之者众,本无至心,而谏怖者,异口同声。”
lā jiā dài kǒu拉家带口带着一家大小(多指受家属的拖累)。苗培时《矿山烈火》:“老李,我真再也没法过下去了,拉家带口的,可比不了那些光棍们好混。”
kǒu shàng rǔ xiù口尚乳臭嘴里还有奶腥味。表示对年轻人的轻视。东汉 班固《汉书 高帝纪上》:“是口尚乳臭,不能当韩信。”
ài kǒu shí xiū碍口识羞碍口:说不出口。指怕羞而不说话。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文若虚终是碍口识羞,待说又止。”
shǐ kǒu fǒu rèn矢口否认一口咬定;坚决不承认。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6章:“他为着面子上光彩,矢口否认他的妹妹是‘如夫人’。”
zhāng kǒu jié shé张口结舌结舌:舌头像打了结;不能说话。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由于紧张害怕而说不出话来。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过耳。”
shí bù chōng kǒu食不餬口不能吃饱肚子。形容生活艰难困苦。
xìn kǒu kāi hé信口开合比喻随口乱说一气。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你休只管信口开合,絮絮聒聒。”
gǒu kǒu lǐ tǔ bù chū xiàng yá狗口里吐不出象牙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元曲选 遇上皇》第一折:“父亲和这等东西,有什么好话,讲出什么公理来,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kǒu ěr zhī xué口耳之学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荀况《荀子 劝学》:“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kōng kǒu shuō bái huà空口说白话形容只是口头说说而没有事实证明或实际行动。《旧唐书 宪宗本纪》:“凡好事口说则易,躬行则难。卿等既言之,须行之,勿空口说。”
xīn zhí kǒu kuài心直口快性情直爽;有话就说。直:直爽。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
nìng wéi jī kǒu,wú wéi niú hòu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西汉 刘向《战国策 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
xīn fú kǒu fú心服口服心里和嘴上都信服。形容真心服气或认输。先秦 庄周《庄子 寓言》:“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shí bù hú kǒu食不糊口糊口:吃粥,比喻生活艰难。连粥都喝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艰难。唐·陈子昂《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流亡初复,贫鞠兼半,食不糊口,力未赡农。”
shì fēi kǒu shé是非口舌因说话引起的误会或纠纷。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若是为田地上坏了手足亲情,到不如穷汉赤光光没得承受,反为干净,省了许多是非口舌。”
kǔ kǒu liáng yào苦口良药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衷心的劝告,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缺点错误很有好处。《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pò kǒu dà mà破口大骂破:冲开。指满口恶语骂人。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茶房未及开口,那女人已经破口大骂起来。”
jǐn xiōng xiù kǒu锦胸绣口犹言锦心绣口。清·湘灵子《轩亭冤》序:“锦胸绣口,居然妙绪环生。”
láng láng shàng kǒu琅琅上口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清 王韬《淞隐漫录》:“自幼即喜识字,授以唐诗,琅琅上口。”
xìn kǒu kāi hé信口开河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随口;开河:指说话时嘴唇张合。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
kǒu zhuì tiān huā口坠天花据《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序品》载,佛祖说法,感动天神,“六欲诸天及天子众,以天福力雨种种华:优钵罗华,波头摩华……于虚空中缤纷乱坠”,“天华乱坠满虚空,众香普熏于大会”。后遂以“口坠天花”喻指以夸诞之词动人听闻或以甘言骗人。华,同“花”。据《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序品》载,佛祖说法,感动天神,“六欲诸天及天子众,以天福力雨种种华:优钵罗华,波头摩华……于虚空中缤纷乱坠”,“天华乱坠满虚空,众香普熏于大会”。华,同“花”。
mù dèng kǒu dāi目瞪口呆瞪:睁大眼睛直视;呆:发愣。眼睛大睁;眼珠发直;张嘴说不出话来。形容因恐惧而失神发愣的样子。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sǐ bù kāi kǒu死不开口至死也不说话。指缄口不言老舍《四世同堂》:“别跟我装蒜了,死不开口。打开天窗说亮话,你的小命攥在我手心里。”
jī kǒu niú hòu鸡口牛后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战国策·韩策》:“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xīn fú kǒu bù fú心服口不服服:信服。心里信服嘴上却不承认。马烽《吕梁英雄传》第43回:“老武听了,还有点心服口不服。”
kǒu kuài xīn zhí口快心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形容人性情直爽;语言明快。清 曹雪芹《红楼梦》:“云姑娘,你如今长大了,越发心直嘴快了。”
nìng wéi jī kǒu,wú wéi niú hòu宁为鸡口,毋为牛后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同“宁为鸡口,无为牛后”。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宁为鸡口,毋为牛后,与使他人啖我而饱也,宁自啖而不足。”
tuō kǒu ér chū脱口而出指话语未经思索;随口而言。脱口:不加思索地开口说。清 吴趼人《瞎骗奇闻》:“我晓得你这个人向来是有口无心的,但也不可不拘什么话便脱口而出。”
kǒu ěr bìng zhòng口耳并重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鲁迅《彷徨·肥皂》:“好容易给他进了中西折中的学堂,英文又专是‘口耳并重’的。”
kǒu tóu chán口头禅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宋 王楙《临终诗》:“平生不学口头禅,脚踏实地性虚天。”
jīn kǒu mù shé金口木舌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汉 扬雄《法言 学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
nìng wéi jī kǒu,bù wéi niú hòu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niú kǒu zhī xià牛口之下借指卑下的地位。《史记·商君列传》:“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行而无资,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吕氏春秋·举难》等又载有宁戚饭牛得到齐桓公赏识的事。
kǒu fú xīn fú口服心服指从内心及口头都表示信服。《人民文学》1977年第9期:“毛主席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启发我们顾全大局,使我口服心服。”
shé jiān kǒu kuài舌尖口快尖:尖锐,锋利。快:锐利,爽快。形容口舌伶俐,说话爽快。也指说话尖刻,不肯让人。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二折:“山海也似冤仇,我和他劈什么排,不是我舌尖口快。”
sú yàn kǒu bēi俗谚口碑俗:通俗。谚:谚语。口碑:指流传的口头俗语。广泛流传的通俗的谚语和俗语。
jué kǒu bù dào绝口不道绝口:始终不开口。闭着嘴不说话。东汉 班固《汉书 丙吉传》:“吉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孙遭遇,吉绝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
kǒu chū kuáng yán口出狂言嘴里说出狂妄自大的话。指说话狂妄、放肆。也指胡说八道。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二回:“宋江听得,慌忙过来看时,却是‘九纹龙’史进,‘没遮拦’穆弘,在阁子内吃得大醉,口出狂言。”
xìn kǒu cí huáng信口雌黄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了重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雌黄:鸡冠石;黄赤色。南北朝 刘孝标《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李善注引晋 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kǒu zhí xīn kuài口直心快想什么说什么,为人直爽。巴金《家》:“倒是觉慧口直心快,他终于说了出来。”
zhòng kǒu yī cí众口一词很多人都说同样的话。唐 令狐楚《谢赐冬衣状》:“自臣而下,万口一声。”
kǒu ruò xuán hé口若悬河若:像;悬河:瀑布;激流奔泻。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辩。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shǒu kǒu rú píng守口如瓶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唐 道世《诸经要集 择交部 惩过》:“防意如城,守口如瓶。”
chū kǒu rù ěr出口入耳指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年》:“王曰:‘言出于余口,入于尔耳,谁告建也?’”
shí bù chōng kǒu食不充口见“食不餬口”。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真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吃了早起的,无那晚夕的。”
yì kǒu tóng yīn异口同音不同人说同样的话,形容看法、意见完全一致。南朝·梁·沈约《宋书·庾炳之传》:“伏复深思,只有愚滞,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nìng wéi jī kǒu,wù wéi niú hòu宁为鸡口,勿为牛后宁:宁愿;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二回:“生员虽贫士也,语云,‘宁为鸡口,勿为牛后。’岂有圣门弟子,贪纨袴之膏粱,而乱朝廷之名教者乎!”
kǒu jiǎng zhǐ huà口讲指画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dà dǎn hǎi kǒu大胆海口胆:胆量;海口:说大话。大着胆子夸海口。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9回:“况孤在此城,今已五代,不是大胆海口,孤也颇有个贤名在外。”
kǒu zhū bǐ fá口诛笔伐口:指言语;诛:责罚;笔:指文字。伐:征讨。用言语和文字揭露或批判罪行。明 汪廷讷《三祝记 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
zhòng kǒu shuò jīn,jī huǐ xiāo gǔ众口铄金,积毁销骨铄金:熔化金属;积毁:积累的毁谤;销骨:熔化骨头。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zàn bù jué kǒu赞不绝口赞:称赞;绝:停。不住口地称赞。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假神仙大闹华光庙》:“字势飞舞,魏生赞不绝口。”
kǒu shì xīn fēi口是心非心口不一致;口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晋 葛洪《抱朴子 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shǐ kǒu jiǎo lài矢口狡赖死也不肯承认。
hǔ kǒu duó shí虎口夺食从老虎嘴里抢夺食物。比喻十分危险的事情或十分勇敢的行为。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只要国内出产,全国人民不吃,虎口夺食也要给你弄来。”
chū kǒu shāng rén出口伤人指用恶言恶语辱骂别人。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赵公明大怒:‘好妖道!焉敢如此出口伤人,欺吾太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