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21 个受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nì lái shùn shòu逆来顺受 | 逆:不顺;顺:顺从;受:忍受。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不作反抗。 | 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12出:“逆来顺受,须有通时。” |
fù bèi shòu dí腹背受敌 | 腹:肚子;指前面;背:背脊;指后面;受:遭到;受到。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处于被动不利的局面。 | 北齐 魏收《魏书 崔浩传》:“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 |
shòu yì fěi qiǎn受益匪浅 | 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 |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56回:“若能众位豪杰常常聚首,教导小儿,却是受益匪浅!” |
fū shòu zhī xiāng肤受之愬 | 指谗言。肤受,谓浮泛不实,或谓利害切身。 | 春秋·鲁·孔丘《论语·颜渊》:“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
zì zuò zì shòu自作自受 | 自己做了蠢事自己受累。 | 《敦煌变文集 目连缘起》:“汝母在生之日,都无一片善心,终朝杀害生灵,每日欺凌三宝,自作自受。” |
shàng dàng shòu piàn上当受骗 | 因信假为真而被欺骗、吃亏。 | 陆文夫《微弱的光》:“这九年也没有完全浪费,思考了不少问题,不再那么容易上当受骗。” |
nán nǚ shòu shòu bù qīn男女授受不亲 | 授:给予;受:接受;亲:亲自接触。封建礼教规定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言谈或授受物件,限制男女交往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 |
qiān shòu yì,mǎn zhāo sǔn谦受益,满招损 | 谦:谦逊,虚心;受:得到;益:好处;满:自满,骄傲;招:招惹;损:损害。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好处。 | 明·沈采《千金记·延访》:“谦受益,满招损。” |
mǎn zhāo sǔn,qiān shòu yì满招损,谦受益 | 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 《尚书 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
fú fǎ shòu zhū伏法受诛 | 伏法:由于违法而受处死刑;诛:杀死。犯法被杀。 | 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
jiàng zài wài,jūn mìng yǒu suǒ bù shòu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将:将领;受:接受。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 | 春秋·齐·孙武《孙子兵法·变篇》:“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3回:“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dān jīng shòu pà担惊受怕 | 惊:惊恐。担受惊恐、害怕。 | 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俺出门红月乍平西,归时犹未夕阳低,怎教俺担惊受怕着昏迷。” |
jiàng zài jūn,jūn mìng yǒu suǒ bù shòu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 将:将领;受:接受。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 |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
lín wēi shòu mìng临危受命 | 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quán shòu quán guī全受全归 | 封建礼教认为人的身体来自父母,应当终身洁身自爱,以没有受过污辱损害的身体回到父母生我时那样。 | 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父母全而生之,于全而归之,可谓孝矣。” |
sì miàn shòu dí四面受敌 | 各个方面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或攻击。 | 春秋·齐·管仲《管子·国蓄》:“四面受敌,谓之衢处之国。” |
shù shēn shòu mìng束身受命 | 束身:约束自身,不放纵。比喻投案。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听从命令。 | |
mò xué fū shòu末学肤受 | 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 汉 张衡《东都赋》:“如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践目者也。” |
bèi fù shòu dí背腹受敌 | 指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 《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昪》:“吾无水战之具,而使淮兵断正阳浮桥,则我背腹受敌。” |
sī xiāng shòu shòu私相授受 | 指不是公开的给予和接受。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2回:“交与你执着,才有个凭据,你才放心。那有我两个人私相授受的呢?” |
dài rén shòu guò代人受过 | 受:承受,担待;过:过失,过错。替别人承担过错的责任。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各省系军阀慑于人民的巨大力量,都不肯代人受过,曹辊也就不敢一意孤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