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国丧师的成语故事
拼音rǔ guó sàng shī
基本解释指国家蒙受耻辱,军队遭到损失。
出处《明史 彭泽传》:“琼遂劾泽妄增金币,遗书议和,失信启衅,辱国丧师。”
暂未找到成语辱国丧师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辱国丧师)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字师 | 五代 王定宝《唐摭言 切磋》载李相读《春秋》,叔孙婼之“婼”应读“敕略切”,李误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惭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礼,号曰‘一字师’”。 |
万国来朝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2回:“太平年万国来朝,雍熙世八仙庆寿。”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上医医国 | 《国语·晋语八》:“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 |
不辱使命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寿昌大笑起来,掉头对着立群说:‘不辱使命!’” |
丢魂丧胆 | 张希平《雁翎队》:“伪军见我们登上船,吓得丢魂丧胆。” |
丧尽天良 | 清 钱泳《履园丛话》:“今人既高贵骄奢矣,而又丧尽天良,但思利己,不思利人。” |
丧心病狂 | 《宋史 范如圭传》:“如圭独以书责桧以曲学倍师,忘仇辱国之罪,且曰:‘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此?必遗臭万世矣。’” |
丧气鬼 | |
丧胆销魂 | 元·无名氏《冯玉兰》第四折:“暗自凝睛,不由我不丧胆销魂忽地惊。” |
丧身失节 | 鲁迅《小说旧闻钞·红楼梦》:“以妙玉之孤洁而横罹盗窟,并被以丧身失节之名,……并加以嗜利受赇之谤,作者盖深痛之也。” |
主少国疑 |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 |
举国上下 | 梁启超《管子传》第六章第一节:“苟且偷惰,习焉成风,举国上下,颓然以暮气充塞之。” |
举国若狂 | 西汉 戴圣《礼记 杂记下》:“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 |
亡国之声 | 《韩非子·十过》:“此亡国之声,不可遂也。” |
亡国之音 | 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
亡魂丧胆 | 明 无名氏《破天阵》:“杀匈奴亡魂丧胆,保家邦万载咸宁。” |
仁义之师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吾欲兴仁义之师,伐无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四海引领而望,孰不归心?” |
体国经野 | 《周礼 天官 序官》:“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高官分职,以民为极。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倾国倾城 | 东汉 班固《汉书 外戚传下 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
入国问俗 |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
共商国是 | |
兴师动众 | 《吴子 励士》:“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 |
兴师问罪 | 宋 沈括《梦溪笔谈》:“元昊乃改元,制衣冠礼乐,下令国中,悉用蕃书、胡礼,自称大夏。朝廷兴师问罪。” |
减师半德 | 宋 陈善《扪虱新话 右军书东坡字鲁直诗》:“若乃学退之而不至者为孙樵;学渊明而不至者为白乐天,则又所谓减师半德也耶!” |
出师不利 | 浩然《艳阳天》第29章:“今天真是出师不利,一个好人都没有遇上。” |
出师无名 | 《新唐书·东夷传·高丽》:“莫离支杀君,虐用其下如檴阱,怨痛溢道,我出师无名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