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失据的成语故事
拼音jìn tuì shī jù
基本解释据:依据;凭借。前进、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安身;亦指进退两难。
出处宋 陈亮《谢安比王导》:“温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故气不足以决之,而进退失据。”
暂未找到成语进退失据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进退失据)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万不失一 | 《韩非子·解老》:“治乡治邦莅天下者,各以此科适观息耗则万不失一。”《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曰:‘先生相人何如?’对曰:‘贵贱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 |
万无一失 | 汉 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
不失时机 | 周恩来《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这时离国共分裂还有两个月,如果……努力去做,还不失时机。” |
不失毫厘 | 先秦 荀况《荀子 儒效》:“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毫)厘。” |
不栉进士 | 唐 朱揆《谐噱录 不栉进士》:“关图有妹能文,每语人曰:‘有一进士,所恨不栉耳。’” |
不知进退 | 汉 荀悦《汉纪 哀帝纪下》:“恐陛下有过失之讥,贤有小人不知进退之祸。” |
不进则退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卷:“凡人不进则退也。” |
丧身失节 | 鲁迅《小说旧闻钞·红楼梦》:“以妙玉之孤洁而横罹盗窟,并被以丧身失节之名,……并加以嗜利受赇之谤,作者盖深痛之也。” |
举措失当 | 先秦 管仲《管子 禁藏》:“举措失当,众民不能成。” |
举止失措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8回:“睿闻知两处危急,举止失措,甚是惊慌。” |
了不长进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酒狂》:“甥了不长进,今且奈何。” |
亡魂失魄 | 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 |
交臂相失 | 唐·冉元一《薛刚墓志》:“齐体合欢,交臂相失。” |
以退为进 | 汉 扬雄《法言 君子》:“昔乎颜渊以退为进,天下鲜俪焉。” |
依流平进 | 《南史·王骞传》:“吾家本素族,自可依流平进,不须苟求也。” |
倍道兼进 |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22回:“迎二帝于沙漠,救生民于涂炭,尔其倍道兼进,以慰朕怀。” |
倍道而进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曹兵闻失兖州,必然倍道而进,待其过半,一击可擒也。” |
兼程前进 | 《三国志·贾逵传》:“乃兼道进军,多设旗鼓为疑兵。” |
兼程并进 | 《三国志·贾逵传》:“乃兼道进军,多设旗鼓为疑兵。” |
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荀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 |
冒失鬼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十回:“冒失鬼!京城地面容得你撒野?” |
冒里冒失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回:“这粉嫩的手,怎的冒里冒失,捏他一把!” |
出处进退 | 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 |
分进合击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六节:“将敌军对我军的战略上的分进合击,改为我军对敌军的战役或战斗上的分进合击。” |
利害得失 |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豪杰传》第四回:“我虽然素有是志,可恨自己学问太浅,不能够把那利害得失,详详密密说将出来,感动大众,所以稽延至今,甚为憾事。” |
加官进位 | 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二折:“怎消的加官进位,怎消的荫子封妻。” |
加官进爵 | 明 周楫《西湖二集》:“征聘吴与弼进京,加官进爵,将隆以伊傅之礼。” |
加官进禄 | 《金史 后妃传下 章宗元妃李氏》:“向外飞则四国来朝,向里飞则加官进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