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诚惶诚恐诚惶诚恐的故事

诚惶诚恐的成语故事


拼音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基本解释诚:确实;惶:害怕;恐:畏惧。原指封建官吏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客套话;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诗传》:“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暂未找到成语诚惶诚恐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诚惶诚恐)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致远恐泥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争先恐后明 屠勋《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门桥记》:“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
恐后争先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8回:“他却横冲直撞,恐后争先。”
尽诚竭节《魏书》:“尚自少侍从,尽诚竭节,虽云异姓,其犹骨肉,是以入为腹心,出当爪牙。”
惊惶失措唐 李百药《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惶恐不安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人民正营。”唐 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竭诚相待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唯恐天下不乱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这种混乱状况确实给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的活动,提供了一方面的有利条件。”
白色恐怖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然而他们却深知道新文字对于劳苦大众有利,所以在弥漫着白色恐怖的地方,这新文字是一定要受摧残的。”
少年老诚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9回:“现在的玉郎早已不是你我在能仁寺初见的那个少年老诚的玉郎了。”
诚心诚意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姥姥你放心。大远的诚心诚意来了,岂有个不教你见个真佛去的呢。”
诚欢诚喜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盆子传》:“诚欢诚喜,无所恨也。”
心虔志诚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九回:“委实心虔志诚,料不能逃菩萨洞察。”
惶惶不可终日郭沫若《我怎样写<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敌人还有西进的模样,一般人都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情形。”
开诚布公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评论》:“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人心惶惶宋 楼钥《攻愧集 雷雪应诏条具封事》:“乃者水旱连年,人心惶惶。”
开心见诚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
赤诚相待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3章:“这所剩的数千饥饿疲惫之师因感学生一片忠君爱国之心和平日赤诚相待,暂时不忍离去,勉强可以一战。”
心悦诚服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有恃无恐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六年》:“齐候曰:‘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战国·宋·庄周《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志志诚诚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6卷:“于是两个志志诚诚,吃了十来日斋,同到寺里,献此宝镜。”
闲邪存诚《周易·乾》:“闲存其诚。”孔颖达疏:“闲邪存其诚者,言防闲邪恶,当自存其诚实也。”